国科大召开教学改革调研工作研讨会

  • Super User
  • 日期:2021-09-28
  • 5565

   2021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教学改革调研工作研讨会在雁栖湖校区多功能报告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国强教授出席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教授出席并主持会议。各院系负责人、科教融合办公室主任、院系教学秘书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教务部常务副部长李春楠首先汇报了各院系教学改革调研论证阶段的总体情况,感谢各院系按学校部署扎实地完成本阶段的工作,并且再次强调了课程设置方案制定阶段和课程组织开设阶段的工作要点和时间节点。

  “教学是学校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是国科大的生命线”,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在讲话中强调教学工作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她强调,自2000年以来,国科大历经三次研究生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优化课程体系,遴选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并以督导反馈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次教学改革以实现“一对标、四贯通、一分设”为目标,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依托科学院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科研实践平台,构建更加符合一流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实现集中教学与所级教学课程贯通、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贯通、京内学院与京外学院课程贯通、本硕博课程贯通。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分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形成独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与“研究型”并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王艳芬希望各院系重视本次研究生教学改革,也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成为各院系互相借鉴、学习、交流的重要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讲话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国强指出,各院系在梳理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还须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加强本硕博课程的衔接,在形成的课程设置方案中遴选出优质的研究生课程,尽快实现本硕博课程的贯通,以拓宽人才的“本研贯通”培养渠道。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国强讲话

   随后,各院系依据不同学科特点依次汇报了调研论证工作的情况,细致深入地分析了调研高校课程体系的特色、对比总结院系现行课程体系的优缺点以及其他高校可借鉴之处。通过此次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的调研论证,各院系认真总结了现行课程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为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院系进行调研工作汇报

  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田德对各院系的调研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并建议在教学改革后续的工作中,各院系须明确制定课程设置方案的思路,同时做好教材出版的规划,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系统推进学科交叉课程的建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在会议最后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轮教学改革不仅要优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还要引导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新技术手段和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和教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全流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挖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流的教学条件保障。最后董纪昌再次强调,希望各院系充分重视本次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须适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及中国科学院承担的重大科技任务,符合各培养单位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总结讲话

   据悉,国科大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按照“巩固、调整、创新、深化”指导方针,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本次研讨会梳理总结了各院系对国内外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研论证情况,以深入研讨、凝聚共识,推动学校研究生教学改革向更深、更远发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提升。

minus